查看原文
其他

快保护好张煜医生!

易之 冰川思享号 2021-07-01

“监管、监管、监管”,张煜在文章里把重要的事情强调了三遍。但监管的回声,不应该是张煜自己发出来的,该给他反馈的,是整个医疗体系。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易之


一篇颇为专业的医学文章,在互联网上刷屏式传播。


4月18日,一注册名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的知乎用户“张煜医生”,在知乎连发两条动态。


在其中一条动态中,他指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会人财两空的,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并且花费更少。他举例分析,一位医生是怎样让患者花费增加十倍,却更早死亡的案例。


▲知乎用户张煜医生爆料目前不少医院的肿瘤治疗费用不合理(图/网络


张煜说,“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仅仅我自己就遇到了几十家医院超过百例的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当甚至错误的治疗,即明显违背了肿瘤界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


文章的论证过程,对于没有医学背景、或是没有体验过肿瘤治疗的人来说并不好懂。但张医生的结论,着实令人震惊。


4月19日,国家卫健委回应,已立即组织对有关情况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01

公共发声的勇气



这不是张煜第一次在网上开炮。


2020年10月和2021年4月,张煜都曾实名在网上质疑上海某三甲医院普外科陆巍医生,认为陆蓄意诱骗治疗,导致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家属却花费了常规治疗数倍以上的经费。


▲4月2日,煜医生发文质疑上海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医生有诱骗治疗的行为(图/网络)


这两次质疑都未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


这一次,张煜选择“无差别开炮”,将矛头指向整个医学界。


即便张煜反映的情况仍有待更详细和权威的调查,但他的这份勇气依然是令人感佩的。


公共发声的风险有多大,相信人们自有体会。这和躲在网名背后搞举报不一样,以实名的方式举报自身所处的行业黑幕,简单来说,风险就是“工作都不想要了”,直至“社会性死亡”。


果然,文章发布不到一天,4月18日当天晚上,张煜医生就自称迫于压力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已将上述文章删除。不难想象,滔天的声浪就是如山的重压。


▲张煜医生表示无法承担此前爆料带来的压力(图/网络


从这个角度看,一定要保护好张煜和他的勇气。他的开炮,如果真实度不高,那不过也是舆论虚惊一场,浪费一些注意力,对于当今流量充斥的网络来说,这点“损失”实在不值一提。


但从中国每年新增400万以上癌症患者、死亡达300万的角度来说,张煜的揭露若是真实的,那就是无数人的身家性命,都可能变成待割的韭菜,悬于难以预测的风险之中。



02

疫情的启示


卫生领域是相对专业的,如今却以大量的篇幅提供着公共话题,这是由于疫情重塑了中国人的阅读视野。


疫情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就是专业领域的医疗工作者,得敢于在关键时候选择公共发声。


因为疫情,我们对好医生的评价指标其实也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希望医生是专业主义的,在自身领域无可挑剔;我们更希望医生是理想主义的,为了公共利益奋不顾身。


▲新冠疫情期间,张文宏医生输出的专业知识安抚了民众的恐慌情绪(图/微博


比如类似张文宏这样的医生,恰恰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网红。他们从专业视角,提供一种让民众信服的知识。他们的发声,哪怕反映的情况让人心惊肉跳,但也自有一种安定人心的作用。


某种程度上说,张煜也是这样。他的公开开炮,或许就是疫情启示一种精神上的传承。


其实,在疫情发生之后,北京、深圳等地陆续出台保护“吹哨人”的法规,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非恶意的不实报告不追责。


▲去年7月,被认为是国内“吹哨人”条例的《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提交审议(图/微博)


这些法规有具体的适用场景,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吹哨人的精神,理当贯彻到所有公共卫生领域。张煜其实也相当于扮演一个吹哨人的角色,希望全社会能关注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常说“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但想想张文宏仅仅说了一句“喝粥没营养”,就曾遭受过怎样的网络暴力。张煜接下来可能遭受怎样别有用心的审视与挑剔,在接下来的舆论走向中,公众应该保持一种定力。



03

因为质疑,方能信任


张煜的揭露,不是没有人反对。


比如张煜提出的加强监管、出台规范,也有人认为在一些复杂癌症治疗中应当兼顾个性、保持灵活;也有人指出,国外很多癌症治疗的进步,恰恰在于突破指南的治疗方案。


当然,反对意见中,也有一种很常见的大众视角观点:“这个现象还是极个别人,大多数医生还是有医德的。”理想的社会认知,当然应当相信医生,“医生是有医德的”理当成为公众就医的心理预期。


但是,信任不是从天而降的,信任本身就是从质疑的千锤百炼中锻造而来。


公众在情感上当然认同广大医生的艰辛与付出,但抽象、无感情的制度,恰恰就是奔着底线而去的:对情况作最坏的打算,把人预设成最坏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兜住安全的底线。经受住制度考验的人,才真正值得信任。


▲图/图虫创意


至于张煜所呼吁的强监管、出规范之类的对策,应当交由医疗卫生系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细致考量,评估是否能够被吸纳为公共政策。


应当多说一句的是,至少从公众的感受看,“过度医疗”、“以药养医”、“医疗腐败”还远谈不上绝迹,医疗依然是民生重负之一。


就在张煜公开发声的前3天,4月14日,国家多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将开展为期1年的专项治理行动,严肃查处包括各类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不合理医疗检查行为。


从国家行为中也能看出,张煜所提出的“加强监管”,在当下中国的医疗体系中,依然是制度完善的大方向,这恐怕是没有疑问的。


“监管、监管、监管”,张煜在文章里把重要的事情强调了三遍。但监管的回声,不应该是张煜自己发出来的,该给他反馈的,是整个医疗体系。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冰川精华


“文科生太多”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我的姐姐,没有二选一


日本决定排放核废水,影响可达数千年!


放在今天,李白就是渣男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